2021年11月20日,著名法學家,第八屆、第九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第七屆上海市政協(xié)委員,九三學社中央法制委員會原顧問、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原副主委,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原主任、上海市法學會原副會長,上海市仲裁委員會原副主任,復旦大學原法律系主任、法學院原院長李昌道教授,因病醫(yī)治無效去世,享年90歲。
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趙雯、上海市政協(xié)副主席、九三學社上海市委主委錢鋒第一時間向李昌道先生的家屬致信慰問。
今天,我們用李昌道先生72歲時在《長日留痕》中寫的一篇自序,懷念先生“有曲折、有順當;有低迷、有高潮;有凄涼、有歡樂”的一生。
李昌道先生,一路走好。
進入古稀之年,經(jīng)?;叵胱约旱呐f事。往事并不如煙,有些事、人,銘印在腦,揮之不散,到底在如此悠悠的“長日”中,“留”下哪些“印痕”呢?
我從小生活充滿歡笑,讀書玩耍,家庭融洽,經(jīng)濟較豐裕,一般屬于中層。但1941年,晴天霹靂,父親抗日殉難,被暗害街頭,從此,家道中落,母親辛苦工作,拉扯我們兄妹四人(大哥13歲,二哥11歲,我9歲,妹妹7歲)長大,度日如年。但是,母親仍然注重教育,送我到學費昂貴的教會學校念書。
1940年,父親殉難前留存的唯一一張全家福。前排左起:大哥(13歲)、作者(9歲)、妹妹(7歲)、二哥(11歲)
1950年,我從清心中學畢業(yè),經(jīng)過保送考試進入北京燕京大學法學院政治系外交組學習。第二年,參加“中央土改工作團”(有中央機關公務員、高校師生等)到廣西,前后達九個月,對我人生定位有關鍵作用,土改中我入團,所謂“火線入團”?;匦:?,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我被調到北京政法學院。1953年畢業(yè),分配到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研究生班學習,專業(yè)是法律史。這三年,奠定了我以后教學、科研的基礎。人大強調學習原著,看不懂,要一點一點啃,不主張看簡介之類的小冊子。人大畢業(yè)后,我被分配到華東政法學院法律史教研室任教。我循規(guī)蹈矩,遵守制度,認真教學,勤奮科研。當時我撰寫了《大冒險家哈同》小冊子,并不時在報刊上發(fā)表“豆腐干”短文,這在當時已很不容易。上海社會科學院政法研究所袁所長經(jīng)常表揚我為青年教師表率。但在“文革”中,我牽連了他,他被批為“替牛鬼蛇神樹碑”,直到我平反,他才松了一口氣。后來袁所長任復旦黨委副書記、高級法院副院長,我到高院工作后,經(jīng)常去探望老領導,也是為了聊表歉意。
1961年我結婚,次年生一女,一家三口,生活安逸、平穩(wěn)。但好景不長,“文革”風暴來了,我遭迫害,蒙不白冤,從人變成“鬼”。1978年徹底平反,隨著中央調整路線,改革開放推行,我也由于整個情勢的發(fā)展而得到自身發(fā)展。1985年,53歲,因福特中美法律教育基金的資助,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法學院進修,系統(tǒng)學習“美國憲法”;回國后,又借調到港澳工委派在新華社香港分社,擔任制定香港基本法和研究香港法制工作。這些境內外經(jīng)歷,在我的專業(yè)、科研、交往、為人等領域,都開闊了眼界,豐富了思維。這時,我還擔任了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委員、政協(xié)委員、學術團體等社會工作,參政議政成為我生活中的重要內容。
1991年,我已59歲,擔任高級法院副院長;1998年不再擔任副院長后,又立即被任命為市政府參事室主任;2000年,又擔任復旦新法學院院長,直到2002年不再擔任參事室主任,專任法學院院長至今。但還兼任市法學會副會長、市仲裁會副主任、市律師協(xié)會專家顧問、九三學社中央法制委員會顧問等社會職務。
2002年,作者于第九屆全國政協(xié)第五次會議會場
我的五十年,有曲折、有順當;有低迷、有高潮;有凄涼、有歡樂。如果以青年、中年、壯年、老年劃分,這四個時期大體上作一橫比,可分為:
青年時期——勤奮工作。在人大學習時,一周除星期六晚略放松外,其他時間都在學習,以各科全優(yōu)(包括畢業(yè)論文)成績畢業(yè)。在華東政法學院、政法研究所作青年教師時,認真工作,嚴謹做人,深得好評。
中年時期——坎坷之旅。“文革”遭不白之冤,扭曲靈魂達十年之久。不僅扭曲形體,要“主動”承擔最累、最苦工作;更痛心的是還要扭曲人格,要時刻提醒自己是“有罪”之人,不能遇人打招呼、不能參加會議、不能發(fā)表想法、不能抬頭走路、不能表達感情等。揪心、心揪,愁眉鎖眼。
壯年時期——轉折人生。1978年平反,其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創(chuàng)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神州大地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隨之,我也發(fā)生人生轉折,赴美學習,借調香港工作,成為真正對祖國有用的法學專業(yè)人士。我感到我還有使不盡的力,做不完的事。
老年時期——忙碌無悔。60歲,一般來說是退休之年,進入老年,應頤養(yǎng)天年,含飴弄孫,但我卻進入人生“第二春”。高院、參事室、法學院工作接踵而至;還有多項社會兼職。我一天時間分為上午、下午、晚上三段安排。有人勸我:身體要緊,何必如此賣力;有人評為:背著光榮又沉重的十字架超負前進。對此,我只能一笑了之。事業(yè)需要我,統(tǒng)戰(zhàn)需要我。我的個人力量有限,猶如大海中一滴水,但是,沒有一滴滴的水,何來汪洋大海呢?
人總會老,這是不可抗力;但心不能老,心中永遠要有陽光、青年。
謹以此自勉之。
李昌道
2004年9月于復旦園
錢鋒在慰問信中說,先生一生愛國愛社,為國為民,我們將繼承先生遺志,為多黨合作事業(yè)奮斗終生,為實現(xiàn)中國夢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