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春運鐵路公路客流均達春節(jié)前最高峰。春運出行是對公民文明素質的嚴峻考驗。春運期間旅客出行具有兩個特點。首先,這是客流短期內的集中爆發(fā)。其次,大家出行是為了心目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春節(jié)。這兩個特點讓春運出行成為對文明素質更為嚴峻的考驗。在連回家的票也可能買不到,車上人擠人、人挨人的前提下,做到文明出行的確有難度。
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天津南開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樂國安說,外出旅行,是離開自己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離開自己熟悉和熟悉自己的人群到陌生的地方去活動。作為社會公民,在任何地方都應以合乎當?shù)厣鐣?guī)范的方式去行為。旅行更能考驗一個人的文明素質。但是,的確有一些人會“判若兩人”——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遵守基本的行為規(guī)范,一副“良民”模樣,到了陌生地方,其行為方式則出現(xiàn)很大變化,例如,在火車站等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亂扔廢棄物,買票、乘車不按先后次序等等。
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變化,樂國安認為,社會心理學上可以用“匿名性”來解釋。所謂“匿名性”,本來是指一個人在融入群體中時,會由于減少了可辨認性,減低了責任感強度,從而出現(xiàn)“去個性化”,做出單獨時不會做或不想做的事情。例如,有的人平時講話輕言細語、性格內向,但在參與到游行示威的巨大群體隊伍中時,卻會聲嘶力竭地喊口號,又蹦又跳,顯得異常興奮,與平時判若兩人。用“匿名性”解釋某些旅客的不文明行為,意思有些不同。此時的所謂“匿名性”是指一個人在相互認識、熟悉的人群中能遵規(guī)守紀,表現(xiàn)文明;而在陌生的人群中則由于沒有人認識、熟悉自己,仿佛自己已經“隱姓埋名”,失去了被監(jiān)督的約束,行為表現(xiàn)較為放肆,顯示出較為明顯的自我中心取向。
樂國安指出,從根子上講,出境旅游者的“匿名性”表現(xiàn),說明他們在既往成長過程中沒有實現(xiàn)良好的社會化。人生下來的時候是不懂得規(guī)矩的,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接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化而逐漸獲得行為規(guī)范。這是一個不斷社會化的過程。良好的社會化應該是把各種社會規(guī)范“內化”到自己的頭腦里,即平常人們所說的達到能夠自覺按照社會規(guī)范行事的境界。如果一個成年人平??偸瞧扔谏鐣毫Χs束自身行為,沒有達到“自覺”境界,則一旦感到社會壓力減少就會放松對自我的約束,行為表現(xiàn)也就顯得放縱了。由此可以理解為什么同是在境外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地方旅游,有的人表現(xiàn)文明而另有些人則表現(xiàn)得不夠文明。那些沒有獲得良好社會化的人,此時會有倒退到“兒時”的心態(tài),失卻管束就“行為不良”。因此,要做一個文明的旅客,本質上需要自己把社會規(guī)范內化,即能夠自覺地、而不是迫于壓力地遵守社會規(guī)范。達到這種境界,則無論是在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中還是在陌生的人群里,抑或是個人獨處時,行為都會與社會要求達成一致,從而不至于出現(xiàn)所謂的“匿名性”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