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直播官方版_爱爱直播直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下载_爱爱直播安卓高清版下载

密碼:

關于“偽科學”問題的科學哲學對話


 

近日,在九三學社中央所屬民主與科學雜志社與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和科學與社會專業(yè)委員會聯(lián)合主辦的“北京青年學術論壇”上,國內(nèi)科學哲學領域的部分學者聚集在一起,首次集中討論科學與“偽科學”問題。

真?zhèn)谓缍ㄕl說了算

九三學社中央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生物系教授王志新認為,科學共同體內(nèi)部很少提到“偽科學”這個詞匯,“偽科學”的起因在于媒體炒作。就科學研究而言,如果一個人的研究結果是錯誤的,不能得到認可,這屬于科學界內(nèi)部的爭論,但是不會被認為是“偽科學”,這種內(nèi)部爭論并無真?zhèn)沃?。王志新認為,當下的媒體分配體制并不健全,有的媒體熱衷于炒作小道消息和個人言論,從而誤導輿論。如果沒有炒作,就不會引起浪費納稅人錢的行為,相應也就不能受到指責。但是如果炒作不科學東西的結果是影響相關部門的決策,浪費納稅人的錢財,使某些人牟取個人利益,那么科學共同體就有義務站出來說話:“這不是真的?!辈⒅赋?,應該將研究結果發(fā)表到國外刊物上,接受檢驗。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研究員宋正海則表示,某些扎根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成果被打成“偽科學”,這可能會造成對傳統(tǒng)文化的壓制,而非主流科學得不到重視,有可能會引發(fā)不良的社會影響。真?zhèn)蔚慕缍?,不應該只是由科學共同體單獨完成。宋正海于1990年在北京創(chuàng)辦“天地生人學術講座”,內(nèi)容涉及宇宙—地球—生命—人類社會之間的大交叉問題,現(xiàn)在講座已辦到第700講。其中主要領域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科技前沿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自然災害綜合研究、中西文化對比研究等。2006年11月中旬到12月初,宋正海等在北京組織了支持廢除《科普法》中“偽科學”一條的小型簽名活動,涉及多位學界人士。這一事件受到學界和社會的普遍關注,一時間被熱炒。

真?zhèn)螌α⒑我援a(chǎn)生

對于造成科學與“偽科學”爭論的原因,學者們各抒己見。中國社科院哲學所段偉文認為,非主流科學與主流科學的對立和我國科技資源分配過于行政化有關,分配一元化、不均衡,引發(fā)矛盾在所難免,比如,我國的民間科學就達不到經(jīng)濟層面,因而往往難以產(chǎn)生影響,與主流相對就有可能被認為是“偽科學”。他認為只有經(jīng)濟上多元化,思想上才有可能多元化。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劉大椿認為,科技是生產(chǎn)力,關于科學的討論主要與我們社會進步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和任務相關,所以備受社會關注。而且,科學、“偽科學”之所以存在爭論主要是因為價值觀的問題。在我國的語境下,主流科學界被主流價值觀認可,非主流的東西一旦被界定為“偽科學”就會被打入另冊,后果十分嚴重。因此,關于科學真?zhèn)蔚臓幷撘矀涫車岁P注。從當前語境來看,“偽科學”在我國的語境中往往被認為是錯的、假的、沒有意義的。清華大學教授蔣勁松認為,“偽科學”也是有其正面價值的,只不過需要在特定的條件下顯示?!皞慰茖W”可能會具有科學之外的正面價值,也有可能被當做科學的觀點不成立,但是卻可能在科學上有啟發(fā)性,比如康德的星云假說。因此,“偽科學”也不能被全盤否定,真?zhèn)沃g的爭論也就在所難免。

清華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劉兵指出,這場科學與“偽科學”爭論的最終要歸結于科學觀的問題,持有不同科學觀,就會有不同的價值標準,對真?zhèn)巍笆欠翊嬖凇焙汀叭绾闻袛唷倍加胁煌目捶ā?o:p>

在此次論壇上,針對民間科學與主流科學之間爭論,有的學者認為國內(nèi)沒有為民間科學開辟足夠的表達空間,他們的研究結果得不到主流科學界的認可往往很難發(fā)表,導致了一些民間科學家對主流科學界的不滿;而有的學者則主張,無論是誰,應該將研究結果拿到國際上發(fā)表,畢竟國內(nèi)的科學發(fā)展水平與國際上有一定差距,拿出去接受國際檢驗,真?zhèn)慰芍?o:p>

“偽科學”能否成為中性詞匯

宋正海和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肖顯靜等認為,從歷史、現(xiàn)實和未來,從學術和社會的角度看,科學的含義是比較廣泛的,科學也不只是近現(xiàn)代科學一種,如此,僅以近現(xiàn)代科學為模本來界定“偽科學”存在一定的欠缺,應該慎重界定“偽科學”、慎重反對“偽科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羅嘉昌認為,這場爭論是一個涉及有沒有另類科學、多元化的問題。清華大學哲學系盧風作了邏輯主義與后現(xiàn)代學術態(tài)度的發(fā)言,他主張用后現(xiàn)代主義的核心觀念即多元性和反本質(zhì)主義來分析科學,他認為科學不可能成為匯聚和囊括一切的整體。

此外,還有不止一位學者表示,科學與“偽科學”的爭論其實并不是頭等重要的。劉大椿認為,科學與“偽科學”的定義可以研究,但是并不是特別重要的問題,而且關于兩者的概念劃分也不大可能達成共識。在概念上最大的分野是科學與非科學,而不是科學與“偽科學”。比如宗教、藝術等與科學之間界限分明,這些屬于非科學,有些東西不易界定,不違反科學精神可以歸結為非科學,但不一定要打入“偽科學”的另冊。李醒民認為,科學、“偽科學”以及反科學的爭論是一種學術爭論,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可以議而不決、舉而不行。因為有的問題比如中醫(yī)的存廢不僅關系到科學,還關系到文化、經(jīng)濟以及公民生存等因素,不是界定科學的真?zhèn)尉涂梢詻Q定的。劉兵認為,從科普的角度來看,公眾對于科學、“偽科學”的爭論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在學理上來看意義不是很大。這種廣泛的爭論恰好體現(xiàn)了科學哲學中關鍵概念普及中的欠缺,從而導致了一些無謂的爭議。

當前,關于科學與“偽科學”的爭論難以休止,有學者指出要消解爭論必須要倡導多元的、寬容的科學觀,但是要強調(diào)不能有害于社會。只要不對社會造成危害和負面影響的,寬容些也無妨。正如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副教授吳巖所說,應該允許“偽科學”成為一個中性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