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fā)布紀念“五一”勞動節(jié)口號(以下簡稱“五一口號”),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對此積極響應。60年后的今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真總結60年來的基本經驗,對于進一步加強我國新世紀新階段多黨合作的制度建設,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堅持走中國特色政治發(fā)展道路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是在開辟新民主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過程中形成的,是在探索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過程中發(fā)展完善的。鞏固和發(fā)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不動搖。
“五一口號”是近代中國政治發(fā)展道路的歷史轉折點。1948年以“五一口號”為標志,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在自己長期的政治實踐中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他們所代表的廣大中間勢力轉到了人民革命一邊,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新民主主義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發(fā)展道路,成為全中國絕大多數人民的共同選擇。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勝利召開,制定共同綱領,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我國開辟了一條嶄新的政治發(fā)展道路。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在執(zhí)政條件下進一步加強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的團結合作,不斷推進多黨合作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發(fā)展。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根據中國階級狀況發(fā)生的深刻變化,中國共產黨提出了“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的八字方針,社會主義條件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基本格局由此確立。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變化,中國共產黨明確多黨合作是中國政治制度的一個特點和優(yōu)勢,確立了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提出了一整套關于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理論和政策,使堅持和完善多黨合作制度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1989年中國共產黨制定了《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走上了制度化軌道。1993年召開的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fā)展”載入憲法,中國多黨合作制度有了明確的憲法依據。2002年中共十六大后,從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高度,中國共產黨先后制定了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和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使多黨合作制度進一步規(guī)范化和程序化。今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的重要內容。堅持和完善我國的多黨合作制度,要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絕不能照抄照搬別國政治制度的模式。
二、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五一口號”是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歷史起點。發(fā)展和完善我國的多黨合作事業(yè),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形成并鞏固起來的,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在80多年的奮斗歷程中,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政權,維護了國家統一和各民族團結;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探索出了一條正確道路。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保證,是維護國家統一、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根本保證,是把億萬人民團結起來、共同建設美好未來的根本保證。
我國多黨合作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zhí)政、多黨派參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多黨派合作的首要前提。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也就沒有多黨派合作。60年前,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響應“五一口號”,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初步形成了我國多黨合作的政治格局。60年來,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一同從新民主主義走上社會主義,又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形成并發(fā)展了我國各政黨民主團結、生動活潑的和諧政治關系,使多黨合作不斷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在促進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動祖國統一大業(yè)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三、堅持發(fā)展民主政治
“五一口號”是民主建國的政治綱領。60年來的經驗表明,我國的多黨合作事業(yè),是人民民主的事業(yè),只有堅持發(fā)展民主政治,才能把這項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
人民民主是新民主主義的基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始終把爭取人民民主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以民盟為代表的中間黨派也把爭取民主作為自己主要的政治主張,并因此被稱為“民主黨派”。在民主的追求上同共產黨一致,這是民主黨派選擇接受共產黨領導的重要原因,是形成多黨合作政治格局的重要政治基礎。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后,我國成為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主專政要求在人民內部實行最廣泛的民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與這種要求相適應的政權組織形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與這種要求相適應的政黨制度。兩項制度相輔相成。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作出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取得一致意見,構成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相結合,拓展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深度和廣度。經過充分的政治協商,既尊重了多數人的意愿,又照顧了少數人的合理要求,保障最大限度地實現人民民主。
四、堅持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大團結
“五一口號”是鞏固與擴大愛國統一戰(zhàn)線的號角。60年來的經驗表明,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始終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zhàn)線的旗幟,也是我國各政黨團結合作的旗幟。
愛國主義是多黨合作重要的共同政治基礎。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以知識分子為主體。1948年,當國共兩黨分別代表中國兩個前途、兩種命運進行大決戰(zhàn)的歷史關頭,以知識分子為主體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在強烈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驅動下,為民族復興和解放,自覺選擇了站在中國共產黨一邊,站在人民革命一邊。在新世紀新階段,當中國共產黨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時,愛國主義仍然是把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在黨周圍的強大凝聚力。
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共同理想和奮斗目標,是社會主義時期多黨合作的強大精神力量和政治基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這已經被60年來的實踐所證明。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統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旗幟,是中國共產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也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鞏固和發(fā)展多黨合作事業(yè)的旗幟。只要我們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旗幟,就一定能夠實現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大團結,不斷開創(chuàng)多黨合作事業(yè)的新局面。
五、堅持共同致力于國家建設
建設一個獨立、自由、富強、昌盛的新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國人民百年來的最大愿望和根本利益之所在,也是各派進步政治勢力不懈的追求。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各民主黨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把促進發(fā)展作為團結奮斗的第一要務,緊緊圍繞國家的中心工作,認真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jiān)督的職能,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努力把廣大成員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上來,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成員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本職工作中充分發(fā)揮作用,在國家發(fā)展的重大問題上努力增進共識,發(fā)展同共產黨的親密合作關系,在積極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國合作型的政黨制度是采取執(zhí)政黨與參政黨在國家政權和國家政治生活中合作與協商的方式,各民主黨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共同致力于國家建設。這是我國政黨制度一個突出特點和優(yōu)勢。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要牢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自覺服務于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大局,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上來,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協調發(fā)展和人的全面發(fā)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六、保持和促進和諧的政黨關系
“五一口號”的發(fā)布是構建新型政黨關系的歷史契機。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在反對共同敵人、實現共同理想的斗爭中,并肩戰(zhàn)斗,互相支持,結成了親密的友黨關系,創(chuàng)立了世界政黨史上獨具特色的新型政黨關系。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既親密合作又互相監(jiān)督。60年來的經驗表明,正確處理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的關系,保持和促進我國政黨關系和諧,是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保持和促進和諧的政黨關系,必須堅持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鞏固共同的思想基礎,確保多黨合作正確的方向。指導思想是靈魂,是旗幟。我國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多黨合作制度的確立,是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實現的。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多黨合作制度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是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引下取得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都要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和精神實質,善于運用其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解決面臨的各種重大問題。要堅持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在重大是非、重大原則問題上,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保持和促進和諧的政黨關系必須堅持求同存異,營造寬松穩(wěn)定、團結和諧的政治環(huán)境。多黨合作體現了中華民族“和而不同”的政治智慧,根植于中華文化的豐壤沃土。中國共產黨要鼓勵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做摯友和諍友,支持和鼓勵他們說心里話,敢于講不同意見。
保持和促進和諧的政黨關系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照顧同盟者利益。以人為本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照顧同盟者利益是鞏固和壯大統一戰(zhàn)線的重要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照顧同盟者利益,是實現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保持政黨關系和諧的重要條件。中國共產黨作為執(zhí)政黨,要建立健全照顧同盟者利益的機制,努力暢通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反映意見和要求的渠道,支持他們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jiān)督職能,選拔和推薦更多的非中共干部擔任領導職務,加強同他們的合作共事,共同維護和諧的政黨關系,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推向前進。
(作者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