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黨合作制度是適合中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它的確立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從今日起,本報開始刊出評論員文章“多黨合作60年系列談”第三部分:論多黨合作制度確立60年,敬請關注。——編者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勝利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的確立。這一制度在中國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是適合中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多黨合作制度的確立,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團結合作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我國各民主黨派在成立時,其社會基礎是民族資產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及同這些階級相聯系的知識分子和其他愛國分子,其政治愿望就是實現民族獨立,建立民主、獨立、自由的新中國。民主黨派的這一愿望,同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政治綱領基本一致。正是這種一致性,中國共產黨不斷加強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團結合作,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雙方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關系。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團結和支持下,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逐步擺脫了舊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政治立場開始發(fā)生根本變化,從同情和傾向共產黨轉向自覺接受共產黨的領導。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地位的《共同綱領》,確立了新中國的國家制度(包括多黨合作制度)和政權組織形式,選舉產生了中央人民政府,一大批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同中國共產黨一道參與國家政權及國家事務的管理。自此,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合作進入了一個嶄新時代,這種團結合作得到《共同綱領》和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確認和保護,被納入國家基本政治制度之內,具有層次高、范圍廣、長期性和穩(wěn)定性的特點。
拉開了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序幕。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以發(fā)展人民民主為己任,開啟了中國民主政治發(fā)展的新征程。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人民民主斗爭中,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團結合作,最終走到了一起,創(chuàng)建了多黨合作制度。這一政黨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和民主政治理論同我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以合作、參與、協(xié)商為基本精神,以團結、民主、和諧為本質屬性,把領導核心的一元性與結構的多元性有機統(tǒng)一起來,為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及各界代表人士的政治參與開辟了制度化渠道,有利于進一步把各種社會力量納入政治體制,暢通和拓寬社會利益表達渠道,使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會各方面的愿望和要求得到更充分的反映和實現,極大地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fā)展??梢姡帱h合作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民主政治的偉大創(chuàng)造。
開創(chuàng)了世界政黨政治的新形式。自1905年中國第一個現代意義的政黨——中國同盟會成立后,開始了中國政黨政治實踐。此后至1949年的45年時間里,中國社會出現過不同的政黨政治實踐,有著不同的結局:民國初年多黨制曇花一現,國民黨專制獨裁窮途末路,多黨合作制度成功創(chuàng)建。多黨合作制度是中國近代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必然選擇,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政治智慧的結晶。這一政黨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國家的兩黨或多黨競爭制,也有別于有的國家實行的一黨制,是目前世界上一種獨特的政黨制度。這一政黨制度的顯著特征是“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zhí)政、多黨派參政”,各民主黨派與共產黨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自覺接受共產黨的領導,共同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同共產黨團結合作的親密友黨和參政黨,而不是反對黨或在野黨,與西方競爭性政黨關系有著根本區(qū)別,開創(chuàng)了世界政黨政治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