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直播官方版_爱爱直播直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下载_爱爱直播安卓高清版下载

密碼:

永遠的“中國核司令”程開甲:一路走好!


2018年11月17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程開甲在301醫(yī)院病逝,享年101歲。

程開甲曾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

一腔熱血 出國求學

程開甲,1918年8月3日出生于江蘇吳江。1937年,程開甲高中畢業(yè),同時被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錄取,他最終選擇了浙江大學。程開甲受教于束星北、王淦昌、陳建功、蘇步青等學界一流的老師。

1941年,程開甲畢業(yè)留浙江大學物理系任助教,并開始鉆研相對論和基本粒子。1946年8月,在李約瑟博士的推薦下,程開甲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成為著名物理學大師波恩教授的學生。在此期間,程開甲主要從事超導電性理論的研究,與導師共同提出了超導電的雙帶模型。1948年秋,程開甲獲哲學博士學位,任英國皇家化學工業(yè)研究所研究員。

程開甲(后左一),玻恩(前右一)

學成歸來 科學報國

程開甲彼時所處的時代,日本侵華,大好河山被日本鐵蹄踐踏。到英國留學后,國家貧困落后受欺負,身為一個中國人,在國外也備受歧視,但只能暗自承受。他明白,出生在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連尊嚴都不配擁有。

程開甲

直到有一天,新中國的成立,讓他看到了希望!1950年8月,程開甲婉拒導師玻恩的挽留,放棄了國外優(yōu)厚待遇和研究條件,購買了所需的書籍,整理好行裝,回到浙江大學物理系。

隱姓埋名的“中國核司令”

回國后最初的十年,是日子平靜的十年。他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學、南京大學。1960年,一紙命令將程開甲調(diào)入北京,程開甲就任第二機械工業(yè)部第九研究所接任副所長,加入到我國核武器研究的隊伍。

從此,他消失了。就如同所有消失的“兩彈元勛”科學家一樣,他們將自己的生命堵在了西北荒無人跡的荒漠上,從此消失20余年。程開甲從1963年第一次踏進羅布泊到1985年,一直生活在核試驗基地,為開創(chuàng)中國核武器研究和核試驗事業(yè),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

核爆炸試驗現(xiàn)場(左三為程開甲)

在錢三強的具體指導下,程開甲設計的中國第一個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準確性的核試驗方案,確保了首次核試驗任務的圓滿完成。程開甲成功地設計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彈、氫彈,導彈核武器、平洞、豎井和增強型原子彈在內(nèi)的幾十次試驗。程開甲是中國指揮核試驗次數(shù)最多的科學家,與鄧稼先和錢學森等人不同,除了科學家的身份之外,程開甲還是一個軍人,人們稱他為“核司令”。

“我這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國家強起來,國防強起來。”正是懷著這赤子之心,程開甲兩易專業(yè)方向,奉獻大漠20多年,苦干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

2014年1月10日,習近平向程開甲院士頒獎

老驥伏櫪 耕耘不止

1984年,組織考慮到程開甲的年歲已高,把他從戈壁灘調(diào)到了北京,擔任原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常任委員。

由于工作職責的變化,他的科研工作也發(fā)生變化。一方面,他在抗輻射加固和高功率微波領(lǐng)域努力;另一方面,他為材料科學的發(fā)展提出了新的研究思想與方法。

前些年,程開甲與他的大女兒程漱玉天各一方,開始合作著書———《超導機理》。研究中,程開甲在電腦上打出英文書稿,女兒協(xié)助做計算和校對,近20萬字的英文專著終于問世。接著,程漱玉又用中文整理出版。程開甲不倦地對材料科學的理論和應用開展創(chuàng)新性研究,建立了程氏“TFD”電子理論,并在一系列的試驗中取得了重要進展。

談起晚年的創(chuàng)新成就,程開甲感慨地說:“我只是希望,我的建議、我的研究,能對我國的武器裝備發(fā)展起到作用。”

2017年7月28日,中央軍委頒授“八一勛章”和授予榮譽稱號儀式

人民不會忘記

程開甲中國科學院院士。他的研究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國家發(fā)明獎二等獎和全國科學大會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獎勵。1999年,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13年黨中央、國務院為他頒發(fā)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shù)獎。

“我只是代表,功勞是大家的。”對于這些崇高的榮譽,程開甲有他自己的詮釋:“功勛獎章是對兩彈一星精神的肯定,我們的成就是所有參加者,有名的、無名的英雄們在彎彎曲曲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去完成的。”

前排左起:郭永懷、彭桓武、王淦昌、朱光亞、程開甲; 前排右起:鄧稼先、陳能寬、王大珩、姚桐斌

請記住這些人!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23人)

王大珩、錢三強、于敏、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郭永懷。

致敬!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