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直播官方版_爱爱直播直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下载_爱爱直播安卓高清版下载

密碼:

回憶張愛玲的姑父李開第


我在1982年參加九三學社,后調至九三學社上海外貿支社。當時,外貿支社是一個老組織,社員均是耄耋老者,其中有貝聿銘的叔叔貝祖源,有榮毅仁的叔叔榮德馨,有張愛玲的姑父李開第。初次見面,九三學社上海市委組織部潘濟美老師向前來開會的各位介紹我時,把家祖黃廣錯說是黃興,我在潘濟美老師介紹后立即糾正:“家祖不是黃興,而是黃廣,即廣州的廣,他雖也是同盟會的發(fā)起人之一,但地位遠不及黃興,因黃興和孫中山同是同盟會的領導人物,不可同日而語。”這時一位戴眼鏡的老先生接著我的話發(fā)言了:“黃興的孫子在民革,我是認識的,我聽了心中在琢磨怎么又冒出一個黃興的孫子?”這位老先生手臂上挽著一根司的克,一套西裝棱角分明,一條顏色鮮艷的領帶系得非常服貼,頭發(fā)梳得光溜,雖有些稀疏但一絲不亂,看上去十分有精神。他說話的時候中氣十足,表示他的身體強壯,腰板很挺直,說起話快捷、豪爽,年近九十,根根青絲烏發(fā)中竟沒有一根白發(fā),也是稀奇。他就是李開第。

李老十分注重九三學社的組織生活,每次他總是早作準備,乘車前來,而且總是早到,我們年輕一輩對這些老者敬佩有加,生怕路途有閃失,開會結束后我總是陪伴他回家,這使他十分感動。他邀請我去他家作客,他居住在長江公寓,老伴和他相依為命,是一位和善的、一直笑瞇瞇的白發(fā)老太,矮小的個兒,樸素無華,但衣著卻十分整潔。李開第用英語對我說:“she is my step wife(續(xù)弦)。”“step wife”,我感到驚奇。李開第解釋說:“她是我新婚不久的妻子,名叫張茂淵。”我不知道張茂淵是誰,他告訴我:“李鴻章你知道嗎?”“知道。”“她是李鴻章的外孫女。”“哦”,我頓感興趣。他指了指矮書柜說:“這是張佩倫的全套《澗于集》。”“張佩倫是誰?”我茫然了。“就是那個光緒年間的清流派帶頭人,《孽?;ā分械那f佩倫,就是指他。張佩倫是內人的先父,也就是我的岳父大人。”

《孽?;ā肺沂强催^的,內中情節(jié)也比較熟,知道中法馬尾一站大敗,張佩倫革職充軍,后來成了李鴻章的幕僚,最后成了李鴻章的東床。李開第接著說:“內人是張愛玲的姑母,張愛玲是四十年代著名作家。”我對張愛玲不是很熟,茫然地聽他說,他滔滔不絕地講:“張愛玲在香港大學求學時,我是她的監(jiān)護人,她寫了許多小說,有《第一爐香》、《紅玫瑰與白玫瑰》、《小艾》、《十八春》。”我立刻想起了我家也有她寫的小說,因為封面被撕去了,所以不知道作者為何人,但這些故事我在六十年代已看得滾瓜爛熟,可以說我是她的“粉絲”。李開第聞言,笑逐顏開:“這樣看來,你也是‘張迷’之一。”李開第告訴我,如今家中已沒有什么有價值的東西了,只有全套《澗于集》,他的子女不感興趣,他的孫子李凡在搞外貿,喜歡踢足球,對古文不感興趣。李開第看過《澗于集》后,認為有許多值得研究的史實,可惜找不到有志于這方面研究的人了,我對李老說:“我對古文比較有興趣。”李老說:“今后你有空余時間,這套書可以借給你,這種書在圖書館里也很難找到。”(這套線裝書在李開第逝世后,不知留給何人了。)

李開第每天要煎中藥,所以房間里彌滿著中草藥的氣味,他告訴我,張茂淵患了肺癌,年歲大了,不能開刀,也不去化療,單憑中草藥治療已經四年了,腫塊依然如故,沒有縮小也沒有擴大。張茂淵自己并不知道,李開第也不告訴她,生怕她知道了,徒增思想負擔加重病情。每天煎好中藥之后,李開第總是要先嘗一口,才讓張茂淵服藥,夫妻恩愛異乎尋常。

李開第心直口快,看到不順眼的地方,他會直面相談,有一天我系了一根深顏色的領帶,他鄭重關照我:“你怎么系黑領帶,黑領帶是參加喪事才系的,現(xiàn)在是開會,今后不能系。”我被他說得莫名其妙,因為我系的領帶是單位發(fā)的。為了避免他再次批評,我對今后的衣著更加注意了,還特意買了幾根顏色鮮艷的領帶。

1980年到1985年,上海盛行跳舞,我剛學會,跳舞成癮,他也參加舞會,但是不跳,一曲舞完,他偷偷地拉住了我說,跳舞姿勢要美,要落落大方,要挺起胸,步子清楚,不能拖泥帶水,更主要的是,只能輕輕地搭著舞伴的手,而不能握著,不然有失禮儀,被人看了不雅。

諸如此類的事層出不窮,但我畢竟和他有代溝,尤其是我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西方紳士教育,所以在禮儀方面很多是缺門,他不嫌其煩地隨時教導我,使我受益匪淺。

1988年上海一家報社刊登了一篇《張愛玲數(shù)典忘祖》的文章。作者自稱與張愛玲素有交往,但所述三事卻都是杜撰,說張愛玲連她祖父是張佩倫還是張蔭恒都搞不清。李開第看了十分氣憤,欲揮筆著文駁作,但他已87歲高齡,長期疏于筆耕。于是他找到了我,要我代他撰文,以正視聽。他約我到他家,詳述了張愛玲的身世,給我看了張愛玲寫給她姑母的幾封信。我寫好文章給李老看了之后,找到那家報社要求刊登,報社感到為難。后來我的文章在《環(huán)球文學》雜志發(fā)表,總算有了出口氣的地方。李老看了后說:“今后我要把事情一點點地告訴給你聽,讓你給我寫一些東西,目前市面上以訛傳訛的東西太多,使人防不勝防。”

李開第是上海閔行人,1902年生于閔行北街鈍嘏堂,祖上自明朝中原遷至上海閔行,雖不是一個大富大貴人家,也屬當?shù)氐拇髴羧思?,其父衡齋先生因為擁護人民政府,把所有的房子都無償?shù)鼐杞o當?shù)卣?,所以雖戴地主帽子,但屬開明地主。李老5歲時進私塾,8歲時進閔行務敏小學,12歲考入交通部所屬上海工業(yè)??茖W校(即交通大學前身)附屬學校,然后升附中(高中),直至1924年交大畢業(yè)。

當時每年都要在大學畢業(yè)生中挑選最優(yōu)秀的學生出國留學,畢業(yè)于電機專業(yè)的李開第勤奮好學,年年頭魁,所以順理成章地成了保送留學生,他于1925年搭乘了法國船去英國。

1927年暑假,在英國北部舉辦了留英中國男學生會夏令營,不少留英學生都參加了。李開第的好朋友嚴智珠先生和其太太許慧磊也參加了夏令營。張茂淵當時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學鋼琴,是留學生中眾人矚目的明星,給嚴智珠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夏令營之后,嚴智珠就把在那里的種種情況告訴了李開第。第一次聽到張茂淵的名字,李開第并不在意。

1927年底,李開第乘船去比利時、法國游玩,隨后就進了英國人開設的安利洋行擔任工程師,而他的一些朋友學業(yè)完成之后也相繼歸國,嚴氏夫婦以及張茂淵姑嫂也回到了上海,經嚴氏夫婦介紹,李開第結識了張茂淵,并成了一個圈子里的朋友。

步入而立之年,經媒人介紹,李開第與閔行的富家之女夏毓智結婚。1932年9月,李開第在大華飯店舉辦了盛大的婚宴,能講一口流利英語的張茂淵作了女儐相?;楹螅铋_第育有一雙兒女,女兒在廣州工作,女婿是廣州樂團的團長。李開第的孫子李凡和我在同一幢樓工作,經常來往。這樣,我和他祖孫兩人都成了忘年交,只不過李開第是我的父執(zhí)輩(比家父大一歲),李凡則比我小一輩。李開第常對我開玩笑:“我們三個人,我是老生,孫子是小生,你夾在中間是中生,但此中生決不是上海人所說的‘中生’(畜生之義),而是中生代之義,老夫在年輕時,常自喻是中生,做牛做馬,上為老,下為小,夾在當中叫做俯首甘為孺子牛。老夫老了,不中用了,常言道:‘老而不死視為賤’。”我問:“何出此言?”他答道:“人生七十古來稀。早已過古稀之年,則視為在竊取光陰,所以超過七十均是君子,只不過是梁上君子,在偷竊的是時間老人的時間。”李開第的詼諧之語令人發(fā)噱。

李開第被安利洋行派往香港工作,張愛玲赴香港大學求學,張茂淵委托李開第做其監(jiān)護人,所以張愛玲稱李開第為Uncle K.D,直到八、九十年代張愛玲與其姑姑通信時,仍沿用這稱呼。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香港淪陷,李開第離開香港赴重慶,直至1945年抗戰(zhàn)勝利才從渝至滬,這時李開第又與張茂淵重新聯(lián)系,來往頻繁,而張茂淵為人隨和,和夏毓智及其姐都成了手帕交。

1949年上海解放,張愛玲自知前途黯淡,以去香港大學繼續(xù)求學為由,離滬赴港,與其長期相處的張茂淵把自己多年收藏的其母李經濤(小字鞠耦,張佩倫之妻,李鴻章之女)留下的古董和家族相冊送給張愛玲帶走,她只把自己的照片撕了下來。

解放前,李開第曾赴臺,并在那里買下了房產,但其父母年邁不愿離開故土,李老也留下了,并參加了九三學社,后來洋行關門,合并進了上海機械進出口公司,李老成了九三學社外貿支社的成員,也是該支社資歷最深的成員之一,并且擔任主任委員之職。

解放后運動不斷,李開第作為一個資本家劫數(shù)難逃,從那時起他就成了疲于奔命的“運動員”。因為子女不在身邊,他和發(fā)妻相依為命。1965年,夏毓智患病,李開第和張茂淵輪流陪伴,雖不幸于當年病逝,但沒有經歷文化大革命狂掃一切的狂風暴雨,還算幸運。李開第則遭遇了抄家、批斗、下放勞動,房屋被人強占,還戴上了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張茂淵出身清朝貴族,但只是一個沒有工作的家庭婦女,所以處境稍微好一點,雖沒有戴上帽子,但也抄家不斷,被迫打掃廁所,打掃衛(wèi)生。

在那些日子里,李開第多虧有張茂淵無微不至的照顧,整理家務,手把手地教他做家務。別人在背后指指點點,認為他倆老不正經,但是張茂淵個性剛毅,她認定是朋友,就不在乎其他人的閑言碎語,也不在乎她和反革命分子劃不清界線。在這段最黑暗的日子里,倆人攜手相互勉勵,熬過了惡夢般的日子。

1978年,李開第提出平反,得到外貿支社的支持,當時的主任委員吳子云多次去上海機械進出口公司反映情況和呼吁。平反后不久,李開第和張茂淵喜結良緣,當時他倆同是77歲,在靜安賓館辦了一桌酒席,請了一些親近的人以示祝賀。后來,張愛玲和其姑姑張茂淵恢復了通信,當她知道其姑姑和K.D喜結良緣時感動得眼睛一熱,幾乎淚下,這個偉大的愛情故事,使她回憶起姑姑曾經和她說過的話,“姑姑一定會結婚的,哪怕80歲也會結婚”。

1991年1月底,外貿支社為李開第夫婦和榮德馨先生三位九十歲老人開生日宴會,地點在九三學社市委宴會廳,這座老式花園洋房在陜西北路南京西路口、平安電影院對面,過去是榮德馨的侄子榮毅仁的房子,由榮毅仁捐獻給國家,遂成為民主黨派的辦公樓。擺上大蛋糕,點上蠟燭,大家濟濟一堂,充滿溫馨,李開第特別感動,這是他多年來第一次隆重地過大生日,平時親友很少,年歲大了又疏于來往,這次同社社員為他祝壽,他甚是感動。那天,張茂淵特別精神,臉上堆滿笑容,根本看不出已身患癌癥。

“人有旦夕禍福”,雖經李開第精心服侍,調理,張茂淵的病畢竟回天無術,住院時支社女同志沈蓉芬、俞梅琳在旁陪夜、值班。后來,九三學社社員們和李開第一起為張茂淵送終。

老伴撒手西去,使李開第倍感孤單,他提出要去南浦、楊浦兩座大橋參觀,外貿支社十分重視,特意借了一輛面包車陪伴老社員參觀大橋和發(fā)展中的陸家嘴,那些高聳入云的建筑物,令老知識分子十分興奮。

1999年4月李開第與世長辭,他和張茂淵共同遵守了生前的約定,不開追悼會,不舉辦遺體告別儀式,不留有骨灰,真正做到了來源于自然又回歸自然。這是一對從小熟讀四書五經、長大又出國留學,既受孔孟之道的熏陶,又接受現(xiàn)代文化影響的夫婦,這樣的人生經歷、這樣的人可能僅此一代。(《上海九三》)